按钮文本
喜报 | 敦煌文艺出版社、读者出版社获第三十一届“金牛杯”奖项
来源:读者传媒 | 作者:敦煌文艺出版社、读者出版社 | 发布时间: 2023-02-21 | 100870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2 “金牛杯”

  

  2022年“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装帧设计奖评选近日结束。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丝路传》《出敦煌》获得2022年“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奖(铜奖);《印记》获得“金牛杯”装帧设计奖(银奖),《天问》获得“金牛杯”装帧设计奖(铜奖)。读者出版社出版的《武威历史文化研究》《张仃中国画研究》分别荣获2022年“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奖(铜奖)和“金牛杯”装帧设计奖(铜奖)。

  

  2022年是第三十一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的评选。“金牛杯”评选评选始终遵循“内容过硬,文质兼美”的宗旨,既重视有文化积累价值的图书,又重视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普及读物,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通过“金牛杯”评选,推出一批内容好、质量高、有市场的优秀美术图书,丰富美术图书出版市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本届“金牛杯”的评选过程中,专家、评委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了初评、复评及终审、终评,共评选出“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金奖图书9种、银奖图书25种、铜奖图书51种,“金牛杯”装帧设计金奖图书9种、银奖图书20种、铜奖图书34种。

  

   

  

  

  

敦煌文艺社获奖图书

  

  

  《丝路传——一条路的世界文明史》

  

  第三十一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奖(铜奖)

  

  武  斌  著

  

  出版:敦煌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468-2159-7   定价:118.00元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往事,以及这些历史事件对人们今天的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内容包括汉朝对西域的经略、丝路上的贸易往来、唐朝对外来文化的接纳与吸收、马可·波罗的传奇经历、蒙古帝国对丝路沿线秩序的再次稳定、明朝“郑和下西洋”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以及现代世界生活中的中国格调等。全书秉承文献性、真实性、趣味性原则,以年代为线索,以事件为节点,点线结合,以点带面,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更加立体的丝路画卷。

  

《出敦煌》

  

  第三十一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奖(铜奖)

  

  非  我  著

  

  出版:敦煌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468-2013-2   定价:58.00元

  

  本书对丝绸之路西域段的历史、文化、军事、政治及人文生态进行全景描述,呈现了丝绸之路之西域两千多年来的独特气质和样貌,勾勒了中华民族不遗余力对地球北纬商贸通道精心维护之悲欣交集,展示了一个东方民族与世界文明交流交融的全球姿态,印证了当代中国实施民族伟大复兴之决断高瞻。

  

《印记:印刷纸张工艺成品展示样册集》

  

  主编 : 黄永刚  贾丽芳

  

  第三十一届“金牛杯”装帧设计奖(银奖)

  

  出版:敦煌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468-2059-0 定价:188.00元

  

  本书是一本平面设计工具书。全书的内容主要是让平面设计师、文印及印刷行业从业者,能够充分了解纸张、印前、印刷、印后相关后道工艺,无论对日常设计工作,还是业务销售介绍,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书共分为六个篇章:第一篇章介绍了常用印刷用纸及特种艺术纸,配合每种纸张的实际印刷效果,以此来了解纸张特点;第二篇章主要介绍了各种印刷后道工艺的设计应用方法,并通过印刷真实呈现每一种工艺的实物形态,使读者对此工艺获得直观了解;第三篇章给大家介绍了色彩的基本知识及作者多年积累的一些配色方法和色版;第四篇章介绍了字体的历史、分类,及日常的字体搭配等;第五篇章介绍了关于平面设计当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宣传物料的尺寸及用材、刀模等形式上的问题与知识。本书除了介绍以上知识点外,还收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设计师作品,它也可以算是一本作品集,里面包含了字体设计、插画设计、版式设计等。

  

《天问》

  

  第三十一届“金牛杯”装帧设计奖(铜奖)

  

  (战国)屈原 撰 文爱艺 编

  

  出版:敦煌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468-1848-1 定价:420.00元

  

  《天问》是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全诗373句,1560字,多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偶有八言。通篇以问句构成,对天地、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等领域提出了173个问题,被誉为“千古万年至奇之作”,是一首充满强烈的理性探索精神和深沉的文学情思的作品。本书由学者、翻译家、诗人文爱艺精心编撰,解读屈原的怀疑精神,以及在他非凡的质疑中所展示的伟大的价值观。本书配有精美插图,装帧别出心裁。

  

读者出版社获奖图书

  

  

《武威历史文化研究》

  

  第三十一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奖(铜奖)

  

  单继刚  张国才 主编

  

  2022年6月

  

  读者出版社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专题项目《武威历史文化研究》的最终成果。作者单继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国才为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甘肃省社科院武威分院院长(兼),对武威市历史文化资源有持续、深入的研究。

  

  作者以武威市最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为重点,对武威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做持续、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雷台墓与铜奔马研究、五凉历史文化研究、鸠摩罗什在凉州事迹及其翻译贡献研究、天梯山石窟与凉州模式研究、武威西夏历史文化研究、武威长城研究、武威凉州词研究、武威历史人物研究、武威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篇章内容,彰显了武威历史文化名城风范,宣传普及了凉州文化,传播了人文精神,推动了文化传承,对深入挖掘武威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具有重要作用。

  

  本书视野广阔,内容丰富,行文较为流畅,表述较为清楚,体例较为统一,在河西地区乃至西北更高视野下,从全新视角深入挖掘武威历史文化内涵,凝聚武威人文精神,提升凉州文化品位;同时,从传播角度出发充分考虑读者受众群体的需要,突出了知识性、通俗性、可读性,具有较高文学艺术水平和出版传播价值。

  

《张仃中国画研究》

  

  第三十一届“金牛杯”装帧设计奖(铜奖)

  

  杨灿伟 著

  

  2022年5月

  

  读者出版社

  

  张仃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是一位具有奠基性与开拓性意义的重要艺术家,其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创建者之一,对现当代美术发展影响深远。但现阶段关于张仃的研究多集中于艺术家的漫画、设计、壁画等领域,对张仃中国画则缺乏足够的关注。本研究主要围绕“张仃之于中国画革新的身份旨归”“张仃的中国画革新之路”“张仃的中国画艺术观”“张仃对中国画传统与发展问题的认识”“张仃的焦墨创作”而展开,将张仃早期的中国画革新实践与后期的焦墨画探索,同所处的时代语境紧密联系,通过分析张仃对写生的持守与深耕,反映出张仃中国画在20世纪传统中国画迈向现代转型过程中具有的坐标性意义。

  

  本书为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杨灿伟对张仃及其中国画的最新研究成果。作者通过深入调研、梳理史料进而指出,张仃对中国画“传统”的独特认知,及以中国画作为“安身立命”之旨归的艺术态度,是其在特殊历史时期为中国画两度发声之关键。张仃的创新实践既来源于鲜活的写生体验,也离不开其对中国传统画论中“师造化”的深刻认知。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立体地呈现张仃在中国画创作中,实现从早期“中国画革新者”向晚年“新时期逆流者”的身份转变,也深刻反映其从早期“对景写生”的相对写实的描绘,至晚年焦墨画探索中写意与写实兼具,从而走向化境的艺术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