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钮文本
谈“孝道”——我与《读者》
来源:读者时代 | 作者:马志兵 | 发布时间: 2022-12-08 | 96212 次浏览 | 分享到:

  长久以来,我一直都没真正明白过“孝”的真正含义。

  

  记忆里从小时候开始,老师就给我们讲孝道。我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把《三字经》背的滚瓜烂熟,我清楚的记得里面有这么一句,“香九龄,能温席,教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 。当时老师是这么跟我们解释的:“同学们,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黄香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在冬天的时候给父母暖被窝,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在吃梨的时候把大的让给父母、兄弟。你看他们多懂事啊,他们都是孝敬父母的榜样,你们都要好好向他们学习,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知道吗?”。当时大家都异口同声的说:“知道!”。可是心里面谁也没明白老师的话的真正的含义。等到再长大一点了,心里不屑的想:不就是暖暖被窝,让一个梨嘛,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也叫孝敬父母?等我长大了,挣好多的钱给父母花,那才叫真正的孝顺呢!这样想着,对老师的话就愈发不在意了。

  

  等到上了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心里一直都是这么想着,总是想等将来工作了好好孝敬父母。直到有一天,我看了《读者》上毕淑敏阿姨的一篇文章《孝心无价》之后,我才豁然醒悟:原来我一直都错了,而且还错的好深。“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在看到这段话的那一刹那,我的心为之一颤,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父母。

  

  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什么技术,一年到头就靠耕耘着那几亩田地生活,供养我和弟弟、妹妹上学。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光供我们上学,父母不知道花了多少的钱。特别是上大学以后,学费一下子由高中的几百块到了几千块,这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而他们对此却从无怨言。我还记得我每次打电话回家,父母必定要说的两件事情:“是不是缺钱花了,缺钱花就尽管说,千万别苦了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别光顾着玩啊!”而每次我总是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现在想想,我每次挂断电话时,父母会是怎样无奈的心情啊。每次缺钱花的时候,父母总是按时把钱寄过来,而我也心安理得的花着父母给的钱,别苦了自己,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钱父母是从哪里得来的,为了这些钱父母受了多少的苦,也从没感到一丝羞愧。每次都是想等将来挣了钱再好好报答他们,总是把报答寄托在将来。可是,现在一想,这么多年父母是多么辛苦啊!我想像不到这么多年来,他们是怎么省吃俭用,起早贪黑,为我们挣得这如此巨额的学费;想像不到这么多年来,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父亲才50岁却满头白发,为什么母亲还很年轻却满脸的皱纹,终于明白为什么父母的双手是那么的粗糙,满是伤疤和老茧……。

  

  想着想着这些事情,我不禁感到了一种沉重的负罪感,多年未流过泪的我眼睛也湿润了。那次看完那篇文章之后,我给父母打了个电话,在静静地听他们说完那两件事之后,我对他们说:“爹、娘,这么多年来你们辛苦了!”。我知道现在做学生的我能做的除了这些,就只有好好学习才是真正地在报答他们。

  

  我知道天下有许多和过去的我一样,总是把对父母的“孝”放在未来的人们。孰不知,未来正是一个未知的将来,谁知道几年以后父母会变成什么样,还在不在呢!岁月无情,父母们正一天天的苍老下去,他们的时光也一天比一天少了,但是他们还是一直在无怨无悔的为我们默默的无私的付出着,不求回报。

  

  可怜天下父母心!全天下的父母对儿女的恩情是每个做儿女的都永远无法报答的完的。而他们对儿女的期盼却少的可怜,他们唯一的期盼就是希望儿女们成材,出人头地。“妈妈的爱,妈妈的泪,都是为那朗朗地读书声”。我奉劝全天下的儿女们,不要把一切对父母的回报都寄托在未知的将来,趁父母还健在的光阴,抓紧献出你的孝心,哪怕只是你的一声问候,一份关心。

  

  父亲头上的斑斑白发,母亲额上的条条皱纹,你见了难道不心疼,不羞愧,不心痛吗?请你记住:世界上有写东西可以弥补,但这逝去的光阴却是永远都无法弥补的。

  

  孝无大小,心诚自然。是时候了,从现在开始,拿出你的孝心,即便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也足以温暖父母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