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钮文本
久未谋面的老朋友依然是知已
来源:读者时代 | 作者:王振云 | 发布时间: 2022-11-09 | 98405 次浏览 | 分享到:

  二十年前我在部队某分队任文书,当时的部队正提倡丰富官兵的文化、体育活动,副连长是淮阴人,指导员是合肥人,俩人在如何响应上级要求、丰富战士们的业余生活上意见不能统一。于是,副连长带着一帮战士跑到地方费了老大的功夫制作了一批旱冰鞋,而指导员则带着连部的人到县城选购了一些书籍和杂志来充实连队的阅览室,就是那个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读者》。

  

  在刚开始的几个月里,每逢星期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营区的道路上、球场上到处都是战士们不知疲劳飞翔的身影,而改造后的阅览室里新购的书籍和刊物却很少有人问津,副连长在那段时间里常常用得意的目光看着指导员,而指导员并没有为当时的劣势感到难堪和担忧,相反,则多次地告诉战士们要注意安全。

  

  也许是战士们终于失去了兴趣,也许是战士们意识到拥有更多的知识才是退伍后的资本,几个月后情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连队阅览室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读者》成了阅览室抢手的刊物。我作为文书,又是阅览室的管理员,理所当然地是近水楼台,每期都是我先睹为快,同时,我也被《读者》中极富哲理、催人奋进的美文所感染。闲时,与战友们讨论、交流总算有了一些资本,一些战友为了能在交流中占有一席之地,竟然将《读者》“珍藏”起来,造成部分战士因为看不到《读者》而告状到指导员处。记得指导员在一次星期六的晚饭前对全连官兵们说:“前两天有几个战士告诉我,现在的《读者》看不到了,我想可能是被一些战士带回宿舍去看了,肯学习是一件好事,但看完后要及时放回阅览室,以便让更多的同志能够看到《读者》。我已经跟文书交待过了,为了满足大家的愿望,我们准备再订一些《读者》,此外,我们从现在开始规定,借阅《读者》不得超过两天时间。”

  

  退伍后,我分配到政府机关工作,由于工作较忙,加之学历教育,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再也没有认真地看过《读者》。

  

  去年夏天,住校读高中的女儿放署假,我爱人到学校去接女儿,回来后对我说:“你不要整天忙东忙西的了,女儿都已经读高二了,明年就要高考了,我今天去学校接她,在她的床头竟发现好几本《读者》。现在的学习这么紧张,学校又抓得紧,她还有闲功夫去看《读者》,你真要好好地和她谈谈了。”听了爱人话我觉得也有道理,现在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分数之上在短期内却无法得到根本转变。于是,晚上我与爱人一道与女儿开展了谈心活动。却不料我们被女儿的三言二语做通了工作。女儿是这样说的:“你们有没有看过《读者》?《读者》是不同于其他课外刊物的,现在学校已经开始分文理科了,我选的是文科,其实,在二、三年前我就开始买《读者》了,她对我的学习真的很有帮助。你们不是说我作文写的好吗,这里其实也有《读者》的功劳,她不仅拓宽了我的思路、丰富了我的知识,而且在写作文时我还经常引用一些经典论据呢,再何况学校也不反对我们看《读者》。”听了女儿的话后,我们没有再说什么。

  

  女儿开学后,我和爱人找出她丢在家里的《读者》寻找其中的乐趣,有了二十年的风风雨、经过二十年的生活磨历,当我再翻开《读者》细细品尝,更觉她引人入胜,许多哲理是那么地贴近生活和现实,仿佛是与一位长者或知心朋友在交谈,彼此间都亮开了心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