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励庵的故事里,教书的老狐回答为何读书的问题时说,狐狸修仙有两条路,一条是采精气,拜星斗,渐至通灵变化,由妖而仙。这是条捷径,但容易走上邪路。另一条是先炼形为人,然后习养内丹,日久坚持,自然圆满。这条路虽慢,但很稳妥。狐狸做人,也必须读圣贤书,涵养心性。

步步踏实
张宗子
《阅微草堂笔记》里,至少有十几篇是借狐鬼之口纵论历代学术与读书之道的。
在何励庵的故事里,教书的老狐回答为何读书的问题时说,狐狸修仙有两条路,一条是采精气,拜星斗,渐至通灵变化,由妖而仙。这是条捷径,但容易走上邪路。另一条是先炼形为人,然后习养内丹,日久坚持,自然圆满。这条路虽慢,但很稳妥。狐狸做人,也必须读圣贤书,涵养心性。
何励庵说:“凡巧妙之术,中间必有不稳处。如步步踏实,即小有磋失,终不至折肱伤足。”
(林冬冬摘自《财新周刊》2020年第25期)
为何读书
〔英〕毛 姆 林步升 译
“你为什么要读书?”
“一部分是因为读书有乐趣。我已经习惯读书了,如果不看书,就会像不能抽烟一样浑身不自在。另一部分是想从书里认识自己。我看书的时候只用眼睛看,但偶尔看到对我有特殊意义的一段话,甚至是几个字,那它就会和我融为一体,变成我的一部分。若是我已经从书里得到了所有对我有用的东西,那不管再读多少遍都不可能学到更多了。我觉得人就像一朵花苞,读的书、做的事大都对你没有什么影响。可某些特定的东西会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你会因为这些东西而一瓣一瓣地绽放,直到完全盛开。”
(秦笑贤摘自浙江文艺出版社《刀锋》一书)
节 气
余世存
对酿酒人来说,时间是最重要的参数,只有时间到了,酒才能荡气回肠。
节气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实证的“存在与时间”,堪称中华文明的智慧。像曾经的农民一样,去感受时间和生命的轮转循环;像诗人那样,去欣赏“时间的玫瑰”,去收获“时间即粮食”。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我在渺无人迹的山谷,不受污染,听从一只鸟的教导,采花酿蜜,作成我的诗歌。美的口粮、精神的祭品,就像一些自由的野花,孤独生长,凋落。我在内心里等待日出,像老人的初恋⋯⋯”
在对时间的感受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确实有很多天人相印、自然与人心相合的美好经验。
(轻 尘摘自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时间之书》一书)
淡是无涯色有涯
陈从周
人们对艳丽富贵的花朵,总是喜爱居多,而对一种单纯的美的欣赏,往往显得曲高和寡。
这也难怪,对美的欣赏总是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由绚烂归于平淡,由显露渐入含蓄,这几乎是一种规律。而且,“淡是无涯色有涯”,庭院中长期能让人受之不尽的还是绿色。它比较恒久,“养花一年,看花十日”,世界上没有不谢之花,唯此绿意,可做长伴了。我从树叶欣赏上,学到了做人的哲理。
(玉 壶摘自江苏文艺出版社《园林清议》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