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钮文本
《读者》公益的春华秋实
来源:读者深圳 | 作者:清滢 | 发布时间: 2022-05-01 | 76081 次浏览 | 分享到:

  还记得这张照片吗?

  这张睁着一双大眼睛渴望读书的小女孩的照片,曾经震撼了无数读者。

  

  

  这是1994年2月《读者》免费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刊登的“希望工程”的公益宣传广告。

  

  作为一本度过了41个春秋,滋润了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的心灵读本,《读者》曾刊登过许多这样的公益广告,如每年的禁毒日宣传、环保公益读者林、抵御邪教宣传等等,此外,《读者》自身也践行着公益。

  

  公益是公共利益事业的简称,它不限于捐款捐物做义工,广义而言,一项有利于公众的事业,它的始创和发展本身就是公益。


  01 创刊

  

  1980年秋天,两个嗅到了出版业改革开放机遇的理工男(胡亚权、郑元绪),在甘肃兰州的一个6平米的小屋里,筹谋着一本满足人们对知识和自由精神的渴望的期刊。在那个地摊文学充斥的书荒年代,一本定位为高品位综合类文摘杂志的《读者文摘》在1981年的春天上市了。

  

(左起郑元绪、胡亚权、彭长城)

  

  “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是《读者》的创刊思想。它的大文化概念,为读者打开了外部世界的窗口,用更大的视野探寻中华文化之根源,同时《读者》体现了深层的人文关怀。《读者》面市即广受青睐,至今已累计发行了21亿册,发行量为亚洲榜首,综合排名全球第三。《读者》坚持办刊宗旨,40年初心不改,为中国民众提供了9万余篇精品好文,它浸润着真善美的心灵,陪伴了数亿读者的成长。

  

  

  02 平价国民读本

  

  《读者》从创刊伊始,就确定了是一本不以纯盈利为目的的大众化刊物。高中、大一、大二的青年学生是《读者》核心群体,为此,《读者》坚持高品质低价位。创刊时定价为3角, 2003年也只是3元,现今一直维持在9元的价格,每册含中外优秀作品约50篇,72页内页,光印刷成本就占了大半。虽然价格亲民,但文章品质却从未放低标准,坚持高品位甄选同时,坚持严格的“五审”编审标准,差错率全纸媒业最小。

  

  《读者》普惠读者,尊重读者,更尊重作者,《读者》率先做到了一稿三酬,使作者权益得到维护。

  

  

(部分签约作家)

  

  朴质的“《读者》人”像辛勤的蜜蜂,始终如一地为民众提供优秀、普惠的精神食粮,并不遗余力地践行公益:

  

  03 环保公益:读者林

  

  2000年,《读者》与中国青年基金会联合推展“保护母亲河 共建读者林”活动,倡导环保意识,动员广大读者捐款保护母亲河。参与捐款人数超过100万人次,捐款总数已超过400万元;在甘肃刘家峡、兰州大砂沟、四川乐山建设了近2万亩的绿林。

  

  

  04 2009系列公益活动

  

  2009年央视网主办的“CCTV60年60品牌”活动中,《读者》杂志入选并成为文化类产品中唯一获得这一殊荣的品牌,同时《读者》杂志启动了系列公益活动,包括:《读者》与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合作,捐款用于基层教师的培训;择校开展“读者相伴,自强自立”活动,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推出《读者》大字版,方便年长读者的阅读等等。

  

  

  05 请孩子读本书

  

  2013年《读者》杂志联合生活家地板启动“请孩子读本书”公益活动,该活动旨在为偏远地区有阅读需求的孩子提供优质阅读,倡导健康有益阅读,为建设书香社会尽一份力和责任。迄今,该项公益活动已开展九季,累计让全国3万多个班级,超过90万名中小学生从中真实受益。

  

  

  06 读者光明行动

  

  2013年6月5日,由读者杂志社、北京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和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共同发起的“《读者》光明行动”正式启动,免费对12岁以下贫困家庭的弱视儿童进行治疗。9年来,“《读者》光明行动”项目医疗队已在全国22个省份的205个县(市)展开弱视儿童筛查活动,共义诊696314人,救助弱视儿童6667人,募集善款38,00余万元。

  

  

  07 抗疫传温暖

  

  2020年,开展“读者”为抗疫传递温暖的系列活动:活动以一首歌曲《你》开篇,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一份“读者力量”,向读者免费开放《读者》近三年电子杂志。

  

  随后,读者出版集团所属单位也纷纷以各自方式增添抗疫力量,如《新冠肺炎疫情心理防护指导手册》等电子版、纸质版同步发行,免费线上阅读;捐赠“读者”办公复印纸150箱1200余包,传递读者一“纸”一“页”总关情的情怀;开展了一场主题为“爱与希望终会带来温暖的春天”线上公益海报设计展,为读者呈现了一个鼓舞人心的主题;出版图书《投降吧,新冠病毒——2020战“疫”童谣60首》,通过数字版向读者免费推送,以好记易懂的童谣作品提高儿童科学防护意识;“读者·新语文”免费开放了线上课程,陪伴小读者度过“长长的假期”……

  

  

  08 乡村文化振兴

  

  2003年,为满足乡村读者的需求,创建了《读者》乡村版,虽因发行量有限暂停了这个版本,但《读者》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关切从未改变。

  

  2021年,读者(深圳)传媒启动校园微光计划,鼓励在校大学生参与到乡村振兴、文化振兴、共建书香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来。现已组织和落实了“乡村文化振兴百村行”的首村和第二村的公益之行。

  

  

  

  首村是重庆忠县乌杨街道的兴合村,读者(深圳)代表与大学生志愿者为乡村阅览室捐赠了书籍,并与村中儿童一起参与了阅览室的书籍整理劳动,随后大学生志愿者走访了留守儿童家庭,将书籍送到孩子手中,与孩子们分享交流阅读的快乐。

  

  

  活动结束后,读者(深圳)邀请大学生志愿者就此行写一篇文章,抒发所思所想,为乡村文化振兴课题提供参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乡村文化振兴百村行”号召大学生参与优秀文化的传播、传承和发展,在社会文化活动中锻炼和提升自己,担当中国优秀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上义镇招元村是“乡村文化振兴百村行”第二村,2022年4月20日,读者(深圳)传媒与深圳招元实业、河源上义农旅,共同参与了“读者阅览室”的筹建座谈会。此次座谈会探讨了以“乡村阅览室”为基点,展开文化共建,实现文化振兴的“点”“线”“面”带动模式,并就“读者阅览室”的选址、设计、落成和运营进行了意见交流。

  

  

  会中,在紫金县乡村振兴局、上义镇政府、招元村驻村书记等各单位领导见证下,读者(深圳)传媒与河源上义农旅签订了上义镇“读者阅览室”合作协议。

  

  

  

  相信有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读者校园微光计划”与“乡村文化振兴百村行”能使更多的学生、乡村和读者受益。

  

  

  《读者》公益是读者社会使命的外化,也是读者真善美内在风骨的呈现。每分享一本《读者》,每一次行动,世界就会多一份真善美。

  

  愿向上、向善的微光聚成星河,春有其华,秋有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