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美有两种,一种是本真之美,一种是朦胧之美。
本真之美是事物本身散发出一种真实、善良的信息,这种信息让我们感到美。这种美的特点是“真”。她是不依赖于欣赏者而存在的、事物本身具有的美。
孩子们的美属于这种美,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哭一闹,无不是一种本真的再现,正是因为其真,使我们感觉到了美。童言无忌更是大家所熟悉的本真美形式。在文艺作品中,艺术家们常用这种美给观众以震撼力的享受。武侠电影中侠士们忍无可忍的爆发,爱情电影中男女主角激情放纵的拥吻,战争电影中大炮的怒吼、机枪里吐出的火舌;美术作品中的静物、人体、自然风光;文学作品中的“怒发冲冠凭栏处”“小桥流水人家”,以及朱自清的《背影》。为人们展现的都是这种美。
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充满了这种美。诚实的态度、倾心的交流、直率的性格、无私的奉献;自然界中的蓝天碧海、山清水秀、弋壁沙滩;城市中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草坪绿树;乡村里金黄的麦浪、开满牵牛花的蓠芭、古老的水井。也都是这种美的体现。
本真之美无处不在,她充满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要你有欣赏美的心情,就能发现她、享受她。
和本真之美相比,朦胧之美更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她是借助人的联想产生的一种美。而事物本身不一定真的美。黑格尔所说的距离产生的美,就是这种美。这种美的特点是“似露非露”。如果全“露”了,这种美就消失了。服装大师们最擅长利用她,从中国伟统的旗袍、到西方世界的迷你裙、再到现在流行的低腰裤,都是利用这种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朦胧之美也充满了我们的生活。中年之美属于这种美。中年人丰富的人生阅历造就了他们成熟、稳重的思想和性格,其思想的深邃就是一种朦胧美。此外,女孩儿们的矜持、男人的含蓄、草原的宽广、古迹的神秘,也都是这种美的体现。
这两种美共同存在于人间,为人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但我更喜欢本真之美,因为她是真实的,而非虚幻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