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去青海公干,案子的进展如何,当事人的热情,沿途的颠簸自是不提,提也没有多大意思。闲暇之间朋友邀我去当地有名一家寺院---塔尔寺,为觅清静我也没有推辞。
天空湛蓝,浮云几朵。因为不是旅游的旺季,人不是很多,少了许多喧嚣。塔尔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在雪域的鼎盛之做,是纪念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这位青海的僧人,传说宗喀巴去西藏学佛,数年间不曾回家,其母思念,以书信告之“自己年事已高,思子心切”。而宗喀巴以血书回之,“我在西藏学法,功名未就岂能中途而废,如您思念我,就在出生的地方栽一棵树,见树如见我”。其母以此行事,每每见树,便携一石,累月后成一小石塔。至母亡也未见其面。后宗喀巴声名鹊起,好事者便在原址建一塔,树在其中,后又以塔为中心建一寺院,故曰塔尔寺,意为先塔后寺。其间建筑的奢靡繁华,一阵阵的震颤着我世俗的心灵,但带不来丝毫的感动。没有感动的文字,我是不屑书写的。
“你知道为什么喇嘛吃肉?” 闲聊中导游问我。我知道佛教是不杀生的,自然也不食荤腥的,这个问题自然难住了我。看了看这位热情的青海姑娘,“不知道”我说。一向逞能的我自然有一丝的尴尬。“我们这里是牧区,牛羊随处可见,肉自然方便便宜而粮食和蔬菜因青海的地理环境却比较难以生长,因此价格也贵,寺院里为了节省钱粮,就有此规定。”“哦”我应付着回答。倡导着四大皆空的佛教,主张修心得道的和尚居然也被物质羁绊,况你我呢?
大金瓦寺是该寺的主殿,自然烟火鼎盛。殿外很多藏民在不停的跪拜。很是不解,后转眼又想,可能是寺院在作秀吸引香客的感动。导游说这些人一年的收入,留够家人仅需,余之全捐给寺院,这是其此,主要的是他们要在殿前磕十万个头,就是那种五体投地式的。“是吗?”心里狐疑的问。 “就是的,”导游说。“那生病呢,他们也不停止”我又问,心里感觉他们作秀的可笑。…“他们中年轻的完成十万个头大概要半年时间,年高体弱的估计需要一年或更长,即使有病了也会坚持完,只要他们还能动…寺院以前给跪拜的地方是条石,累年后被磨的有半尺的深槽,因此寺院方面就在又槽的地方扑上木板,大概一年换一次,”“哦”我回答着。看着曾经下凹的石条和木板的斑驳,明白了什么是虔诚,看到他们跪拜的如此谨慎和认真,身旁的饭钵,油黑的衣服,布满沧桑的脸郏。为他们的执着感动,被自己的游离而汗颜。
心想不需虚此行。就算现在有多么的感动。一入红尘,又得全身心的投入到世人的纷乱之中,感动是暂时的,功利才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