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的距离
来源:读者时代 | 作者:wyt3q040@eyou.com | 发布时间: 2023-03-14 | 42028 次浏览 | 分享到:

 

  硬件项目的管理更多地体现在对细节的管理,细节到每个设计、每次改动、每天操作。我们不能简单地从产品质量和结构来看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是管理的优势,产品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在产品背后有很多深层的管理方面的东西。而管理的优势则是通过细节体现出来的。

  

  坐过上海地铁的人,一定都知道上海地铁二号线的故事。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

  

  上海地处华东,地势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么有限的一点点,一到夏天,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国的设计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细节,所以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设计了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就是这三级台阶,在下雨天时可以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事实上,一号线内的那些防洪设施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而地铁二号线就因为缺了这几级台阶,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德国设计师根据地形、地势,在每一个地铁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对此,人们曾产生过疑问:这样做不是增加出入口的麻烦吗?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吗?当二号线地铁投入使用后,人们才发现这一转弯的奥秘。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家里开着空调,同时又开着门窗,你一定会心疼你每月多付的电费。想想看,一条地铁增加点转弯出口,却省下了那么多电,每天又省下了不少运营成本。

  

  每个坐过地铁的人都知道,当你距离轨道太近的时候,机车一来,你就会有一种危险感。在北京、广州地铁站都发生过乘客掉下站台的危险事件。德国设计师们在设计上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他们把靠近站台约50厘米内铺上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产生“警惕”,意识到离站台边的远近。而二号线的设计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地面全用同一色的磁砖,乘客一不注意就靠近轨道。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人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是我们的设备不够先进吗?或者是我们的设计者没有德国人聪明?我想未必。关键在于长期养成对待工作的认真和精细。中国人决不缺乏聪明才智,却的就是对“精细”的执著。想想我们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中程度不够留下了多少遗憾。

  

  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的重复,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战略要从细节中去;前期做得越细,战略定位越准确。我们必须从观念上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

  

  温玉亭摘自《人生哲理枕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