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背后
来源:读者时代 | 作者:星空梦月 | 发布时间: 2022-10-18 | 54445 次浏览 | 分享到:

  终于回到家了,悄然离开了那个让我感到有些疲惫的城市,心中窃喜了很久,一种久违的温暖稀释了席卷全身的困倦,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阿杜的歌声,歌声苍茫而悠远,嘶哑中带着震颤,但却缺少了原有的那份凝重与感伤,我对自己的心境有如此好转孤芳自赏起来,如释重负般打开了那个尘封的收音机,家乡电台上传出熟悉而又陌生的旋律,一位声音有些深沉的女大学生打进了热线,“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女生问。主持人不失文雅准许了她。“你相信永远吗?”电话那边有些擅抖的声音中虽蕴藏着哭泣的悲伤,但给人却有无声胜有声的伤感,让人不觉心酸与苦楚。“永远”,这个出现于年轻人口中最高频率的词眼,有多少人真正读懂了它呢?

  

  女孩泣不成声的故事又一次触及我无法缝合的伤口。也在这个时候,我才真正知道,每天,有多少人在荆棘的爱情道路上摔倒,又有多少人徊徘于痛苦与落寂的边缘,踱步于爱情国度的门外,莹莹的泪眼仍闪动着希望的光茫,直到眼睛无法再挤出液体了才黯然失色,那份执着,等来的也许只是无情的喧泄、呵斥的回音。于是才知道,有一种现实,叫残酷,它扑面而来,让人措手不及;有一种心情,叫无奈,它阴郁不堪,让人彷徨沮丧。也难怪那些深谙世事的人发出“人生就像一场戏”的感慨了,人们只是逢场作戏而已,只是有太多擅长扮演悲剧角色的演员,他们登峰造极的表演技术着实另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以至目瞪口呆,而我,也竟然毫无知觉进入了进入了这个舞台,只是主角知道自己在拍戏,对耳熟能详的演艺只需轻车熟路信手拈来,但我却是在推下舞台后才如梦方醒,而且是被主角以道貌岸然的面孔,带着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神气嗤之以鼻、“一笑而过”训出了场。

  

  戏中的主角就是曾认识的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双忧郁而又有些傲气的眼睛,披肩的头发遮盖着她那张稚气而又成熟的脸的一半。第一次认识她,在一个即将临近黑夜的黄昏。只是第一次见到她,比在别人面前多了另一种感觉。继而几日,我们交往甚密,谈得比较投机,每次与她在一起心情舒畅了许多,那种意气风发、如沐春风的感觉让我不得我承认对她的好感。但我不能把我的真实想法告诉她,因为我真的不想失去她,哪怕永远只是朋友。以后的日子我们偶偶有事没事会会面。虽然只是随便聊聊,但我心里很清楚,没有她的日子,我会默默想念她。当然,电话从没断过,我们也没有约定,但不失默契,周六我会打电话给她,周三我会等到她的电话,仿佛是定律成自然了,所以在这两天我会特别关注,特别是周三。但有一些日子,她很忙,我们好久没有联系了,第一句话她对我说:“你好”。像跟陌生人说话,一反常常态让我有些吃惊。“为什么这样对我说话?”我满脸疑惑地问。“本来我是想说::想死你了,但怕吓倒你,所以就这样说了。”她说。

  

  这话从有些文静的她口中说出不像在开玩笑,品尝着这句话,我兴奋了几天,我知道女孩都难免矜持、腼腆。她能这样勇敢地说,是一般女孩望尘莫及的。带着自作多情春风得意了几天。有一天,我终于以百倍勇气对她说出了我的心迹,虽然说完后感觉到全身在擅抖,但还是满怀信心等候她的回应。

  

  第二天,不失中文系含蓄隽永的她委婉地答应了我,也是从那刻起,开始了我第一趟列车旅途。有时我们一起去图书馆看看书,或是到操场上散散步,和她在一起,精神饱满了许多,只是暑假快到了,在分别前天晚上,我送她一些食品,她也送给我她的照片和一个小礼物,礼物是用塑料做的一只小手,小手掌心嵌入了一张她心形的照片,我明白了她的心意,心里对她只充满感激。第二天,送了她上完火车,我心里知道今后两个多月对我是怎样一个概念,但也不是我想象得那样糟,对她虽牵肠挂肚、梦萦魂牵,但我们隔三差五就会联系,听到她如饴的声音已是我莫大的满足。

  

  时间似乎了解我的心跳,过得比我想象得还快。暑假终于煎熬过去了,开学如期而至,回到学校,第一愿望就是能早点看到她。我们约好时间,在她宿舍楼下,我望穿秋水,她

  

  终于来了,看到她便多了几丝兴奋,我们像往常一样在操场上散步,但那一次,我意外地感觉到她的口气和眼神大不同于以前,似笑非笑中带着冷漠。走的时候塞给我一些食品和一包茶叶,她从家乡带来的。我不好拒绝,沮丧着回到宿舍,我似乎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过了几天,好不容易约了她出来,看到我满沮丧,她笑着说:“你怎么了?”我沉默了一会,终于挤出几个字,:“你为什么改变了这么多?”“我也没变啊,我们还不是和以前一样吗?还是朋友。”她强词夺理道,还在“朋友”二字上故意提高了腔调。半天,我默然,显出一副愀然不悦的样子。“我不想耽误了我的学习,我想好好地学习。”过了一会,她接着说。我知道这句话的分量,也非常相信她的理由,因为我知道她属于那种爱学习类型的,但还是假装成一副泰然自若的模样。“如果是这样,那也没什么,以后还有机会。”我说道。她顿了一下,然后像位哲学老师给学生上课似的试着解释,最后又故意补充道:“就算没有机会,那又能怎样呢?”声音略显倔强。我低下头,只觉天旋地转,眼前刹那间模糊成一片。就在我低下头的那瞬间,她悄悄跑回了宿舍,直到她消失了我才发觉。一种从末有过的感觉跟着奔腾的血液漫向全身,半天才反应过来,是我的心在痛。

  

  尔后几天我仍抱着一丝希望煞费苦心极力去挽回,直到搜肠刮肚仍履步不前时才适可而止,但我还是希望我们能做朋友。她说:“好啊,”口气中带着一丝勉强。但每次打电话,声音比以前低落了许多,爱理不理,声音有点冷,显出一副不耐烦的语气。

  

  后来,我们很少见面,但不久的一天,和同学刚走进食堂门口,眼前一幕让我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的身边多了一位男生,但青天白日,一切历历在目,我只能强迫自己去相信这一切,只是真的好难相信我这么信任的她竟会朝秦暮楚、移情别恋。这是我和她相处时从没有想到过的。我嘘出胸中的浊气,隐忍着,踉跄着离开了食堂,没有眼泪的陪衬,只感觉一把尖刀直刺入我的心脏,耳边除了风声,只有心在滴血的作响。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只感觉乾坤颠倒,心痛得无法呼吸。一个决定在默默中产生,带着她给我的所有东西还给了她,“希望永远看不到你。”这是我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慷慨走开。

  

  坐在电脑旁,给她发了邮件,虽然心中只想给她祝福,但无言中想到她无情的话语便情不自禁打入了几个字:“永远不会原谅你。”附加有些气愤的话发了过去。很快,第二天打开邮箱,里面多了封邮件,她写的,信的标题赫然写着“一笑而过”四个字,此时我只感觉眼前一片漆黑,全身一丝凉意,有点头晕。

  

  “也许永远只不过是我们擦肩而过的一瞬间,”主持人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更打破了夜的寂静。“但有些永远却昙花一现,如花之凋零,像秋之落叶,只能让人感伤,这样的永远,与其有,不如没有------”主持人滔滔不绝地说着。

  

  主持人石破天惊的话话让我肃然起敬,顿时心血来潮,感慨万千。永远,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我们对它是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那么遥远,遥远得触不可及,却又那么亲近,亲近得就在我们的眼前。原来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字典里都赋予了一种蕴意。而在我的字典里,赫然被“一笑而过”四字取而代之。也从那里起才知道永远有个同胞叫“欺骗”。也从那时起,才怀疑有些校园恋人是否知道字典中有“责任”二字“自私”一词了,也对那些信誓旦旦、山盟海誓,却没经过大脑处理说出“永远”二字,到毕业了“从容”面对“大家一起失恋”的人们很是理解力了。也才领略到了他们是怎样符合在挫折面前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大学心理健康“标准”的。也才知道了这世上还有一种游戏,叫“爱情”,与其它游戏不同的是,这种游戏的结果只有一种:自私的人让对方彻底伤透了心。

  

  窗外,月光如洗,一缕缕清风吹进我冰冷的心,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在这个演绎着多少悲欢离合的校园舞台上,在洞察校园爱情真谛的背面,永远,到底有多远,难道真的没必要去触及那根麻木的神经,咀嚼一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