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钮文本
线上中国画展 |元宵记——王弘力先生岁朝民俗画作
来源:读者深圳公众号 | 作者:王一舸 | 发布时间: 2022-02-18 | 64825 次浏览 | 分享到:

元宵记

——兼记王弘力先生岁朝民俗画作

  

特约撰稿人:王一舸

  

  自古岁朝之欢,极于上元。白日或游琳琅之市,赏五花之爨弄,观鱼龙之漫衍。或拜亲友之门,展经年之牙轴,问清供之水仙。兴之所至,乃偕行于野,续迹旧林,初踏残雪,循冷香以访盛梅。将晚为高楼之宴,临槛而观月灯。

  

  是夜也,士女杂行,金吾弛禁。掷果灯前,绝缨光灭。烛影花阴则有奇遇,灯火阑珊则为期约。灯会以亿盏而接天河,晚市以万戏而晤神仙。倏幻如织梦,瞬息比繁弦。袖底无数星火,转入寐枕;谜头喧天箫鼓,且留醉筵。赌字猜句,至今罚酒;比舞竞歌,犹印古欢。而乃彩花探于霄宫,爆竹惊于泉府,人之长乐,以万类为皆然。比月展云衣,平芦灯淡。烘酒欺雪,兴味将阑。乃窥隙中之圆影,为牖前之小篇。诸般美事,镜映于弘力先生之画间。追往以感,妙意为缘。与古今之人同享,共天下知己相传。


以下图文作者:王弘力

  

饰梅花妆   王弘力   中国画

  

唐 · 饰梅花妆

  

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点额颜色新。

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寿阳宫里人。

  

  古代以正月初七日为“人日”,《事物记》载:东方朔最初置“人日”。传说 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飘落在公主额上,形成一种装饰;宫女效之,以红点额为“梅花妆”。此俗传至唐宋,妇女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有“斜红、面靥”等名目;涂唇有“万金红、大红春、内家圆”等名目。其实,妇女在脸上点画装饰,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兴起了;长沙出土的楚国女俑的脸上就有圆点的图案可证。到唐代发展为往脸上贴金箔花钿,成为一种化妆时尚。

  

放灯   王弘力   中国画

  

唐 · 放灯

  

火树银花不夜天,游人元宵多留连。

灯山星桥笙歌满,金吾放禁任狂欢。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月)宵(夜)”。道家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早在汉代已有庆贺元宵之俗,至唐规模更为盛大。苏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成为元宵诗经典之作。唐睿宗时元夕作灯树高二十丈,燃灯五万盏,号为“火树”。“金吾不禁夜”是说京城破例取消夜间戒严,允许市民逛灯三整夜,又称“放灯”。

  

燃爆竹   王弘力   中国画

  

宋 · 燃爆竹

  

霹雳声中旧岁除,为惊疫魃燃青竹。

一自火药发明后,难止新年放鞭俗。

  

  据《神异经》载: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则令人寒热。但它怕竹子爆声。于是人们烧竹来赶走它。

  

  唐代诗人来鹄诗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宋代王安石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火药发明之后,人们在春节仍然燃爆竹。范成大《爆竹行》中描写燃爆竹的过程;“截筒五尺煨以薪,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余威可驱疠。”在南宋出现用草纸裹火药扎成卷形的爆仗。《武林旧事》:“至于爆仗,内藏药线,一爇连百余不绝。”此指用药线串在一起的鞭炮。明代黎淳有《爆竹》诗:“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不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所咏的是“升天雷”,北方称为“二踢脚”。火药的发明,本是为和平生活用的,后来用于战争,乃是人类的不幸,用于侵略战争,更是人类的大不幸。

  

宫中赐银幡   王弘力   中国画

  

宋 · 宫中赐银幡

  

新春拜过至初三,大内银幡赐百官。

朝回两袖天香满,帽饰招得笑语喧。

  

  《东京梦华录》:“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苏辙《三日上辛祈谷除日宿斋户部右曹元日赋三绝句》诗云:“今岁初辛日正三,明朝风气渐东南。还家强作银幡会,雪底蒿芹欲满篮。”南宋仍沿北宋风习。《梦粱录》:“立春日,宰臣以下,皆赐金银幡胜,悬于幞头上,入朝称贺。”

  

儿童卖痴呆   王弘力   中国画

  

宋 · 儿童卖痴呆

  

除夕悦民夜禁开,儿童结队提灯来。

沿街穿巷呼贱价,赚取翁媪买痴呆。

  

  南宋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招人买。……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打灰堆   王弘力   中国画

  

宋 · 打灰堆

  

除夕黎明打粪堆,一任灰尘满院飞。

但求万事如吾愿,定放汝向彭泽归。

  

  《录异记》云:有商人区明(《搜神记》作欧阳明)者,过彭泽湖,有车马出,自称青湖君,要明过家,厚礼之。问何所须?有人教明:“但乞如愿!”及问,以此言答。青湖君甚惜如愿,不得已许之,乃其婢也。青湖君语明曰:“君领取至家,如要物,但就如愿,所须皆得。”自尔商人或有所求,如愿并为即得。数年遂大富。后至正旦,如愿起晚,商人以杖打之,如愿(以头钻)走入粪中,渐没失所。商人以杖打粪扫,唤如愿,竟不还也。今北人,正月十五(正旦)夜,立于粪扫边,令人执杖打粪堆云云,以答假痛,又以细绳系偶人,投粪扫中,云令如愿,意者亦为如愿故事耳。《荆楚岁时记》云:元日“又以钱贯系杖脚,回以投粪扫上,云令如愿。”南宋范成大《打灰堆词》云在元旦黎明前打灰堆:“除夜将阑晓星烂,粪扫堆头打如愿。”

  

结羊肠   王弘力   中国画

  

元 · 结羊肠

  

元宵初过犹自忙,家家女儿结羊肠。

含情暗思心中语:何时得似双鸳鸯?

  

  《霏雪录》:“北方士女正月十六日用旧历纸九道为绳,乱结以首尾,联属者为兆,谓之结羊肠。”元赵孟頫有《结羊肠》诗:“十六初过上元节,家家女儿结羊肠。含情暗中心自语:何时得似双鸳鸯。”

  

贴门神   王弘力   中国画

  

明 · 贴门神

  

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传到草民小茅舍,也请将军佑吉祥。

  

  东汉应劭《风俗通》中引《黄帝书》云:上古有神荼郁垒二兄弟,居度朔山。山有一桃树,树荫如盖。每天他们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有恶鬼为害人间,便缚之喂虎。故家家户户于春节户悬“桃符”。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西游记》中便有唐王做噩梦,要秦琼、尉迟恭守宫门的故事。明代《万历嘉兴府志》:“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隈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饮,锣鼓彻夜,谓之守岁。”

  

拜年送名片   王弘力   中国画

  

明 · 拜年送名片

  

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片抵见人。

各处贺岁皆如此,赠予纸店大笔金。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清波杂志》载:“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到明代仍然如此。文徵明《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清代《燕台月令》也形容北京“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现代的贺年片、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

  

走百病上城头   王弘力   中国画

  

明 · 走百病上城头

  

姐妹元宵结伴游,金吾不禁登城头。

走出深闺祛百病,胜到岳阳万丈楼。

  

  六对山人《锦城竹枝词》:“为游百病走周遭,约束簪裙总取牢。偏有凤鞋端瘦极,不扶也上女墙高。”描写当时成都妇女在元宵夜遍游城墙为乐事。

  

猜灯谜   王弘力   中国画

  

清 · 猜灯谜

  

弹壁灯贴三面题,摩肩搭背来猜谜。

本似前朝射覆事,文思机敏方解疑。

  

  《武林旧事》等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富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戏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好谜者更组织有谜社。谜社在清代亦极为流行。如光绪年间有竹西后社、射虎社、萍社等灯谜组织,其间谜手云集,每以茶馆酒肆或自家私宅作为灯谜活动场所。或研究探讨,或张灯悬谜,招引猜射,娱乐民众。谜灯有四面,三面贴题签,一面贴壁,此灯又名弹壁灯。猜中者揭签,获小礼品留念。清代家震涛有《打灯谜》诗云:“一灯如豆挂门旁,草野能随艺苑忙。欲问还疑终缱绻,有何名利费思量。”

  

请紫姑神   王弘力   中国画

  

清 · 请紫姑神

  

元宵之夜请紫姑,保佑吉祥赐安福。

终归女儿同情意,焉辨荒唐事有无。

  

  刘向《异苑》载:“紫姑本人家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祝云‘子胥不在(云是其婿),曹夫人已行,(云是其大妇)小姑可出’。于猪栏边或厕边迎之,捉之觉重,是神来也。”后来成为传说:唐代寿阳刺史李景,纳何媚为妾;为大妇曹氏所嫉。正月十五日夜,杀何于厕中。天帝悯之,命何为厕神。《荆楚岁时记》:“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故民间每于正月十五夜用畚箕为架,以扶乩形式迎接她降临,请她保佑蚕桑丰收,人畜平安。陆游曾有诗讥之:“孟春百草灵,古俗迎紫姑。厨中取竹箕,冒以妇裙襦。竖子夹扶持,插笔祝其书。俄若有物凭,对答不须臾。岂必考中否?一笑聊相娱。诗章亦间作,酒食随所须。兴阑忽辞去,谁能执其祛?持箕畀灶婢,弃笔卧墙隅。几席亦已彻,狼藉果与蔬。纷纷竟何益?人鬼均一愚。”虽为一种迷信活动,实则含有对旧社会不幸妇女的深刻同情,并希望她有保护善良人的神力。

  

走百病摸门钉   王弘力   中国画

  

清 · 走百病摸门钉

  

元宵雪衬一灯红,走百病后摸门钉。

但愿来年生贵子,不枉今番寒夜行。

  

  清《月日纪古(卷一)》:“燕城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其前一人持香辟人,名辟人香。凡有桥处,相率以过,名走百病。又暗摸前门钉,中者兆吉宜子。”正月十六日走百病,盖妇女借此节日可以走较远的地方,实为一种健身活动。而已婚不孕的妇女,摸城门钉,取“添丁”之意,希望来年可生子。清李孚青《都门竹枝词》:“女伴金箍燕尾肥,手提长袖走桥迟。前门钉子争来摸,今年宜男定是谁?”

  

压岁钱   王弘力   中国画

  

清 · 压岁钱

  

钟打五更又一年,儿孙长高开笑颜。

分食枣糕与橘荔,更喜遍赐压岁钱。

  

  《燕京岁时记》:“长者贻小儿,以朱绳缀百钱,谓之压岁钱:置橘荔诸果于枕畔,谓之压岁果子。元旦睡觉时食之,取谶于吉利,为新年休征。”一说:“压岁钱”本为“压祟钱”,贻小儿免受祟之害也。

  

高跷   王弘力   中国画

  

清 · 高跷

  

丰年高跷扮秧歌,水浒英雄摹演多。

文武两班分丑俊,挥扇敲鼓打手锣。

  

  清代高跷,俗称秧歌。较早组成的内容,系表现《水浒》男女英雄人物;分丑、俊两班;以执器来分,则左棒武松,右棒张清,渔翁阮小二,樵夫石秀,丑鼓时迁,俊鼓杨雄,丑锣顾大嫂,俊锣孙二娘,丑扇王英,俊扇扈三娘。其后加入青蛇、白蛇、许仙、丑婆、傻儿等,乃进入二十世纪之事,早已失却歌颂梁山英雄之传统矣。

  

作者简历

  

王弘力

  

  王弘力,1927年出生于天津一个中医世家,1948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辽西文艺》和《辽宁画报》编辑部、辽宁美术出版社任编辑、美术创作员、编审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员、民进辽宁省书画家联谊会会长、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新中国十年大庆时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创作大型历史画《牧野之战》。其创作之连环画《十五贯》《天仙配》《王者》等荣获全国及省绘画一等奖。自1981年先后出版《黑白画理》《模特儿史话》《人体速写技巧》《从自然到艺术》以及国画集《百馗图集》《古代风俗百图》等专著。

  

  在古代文字研究方面,曾发表有《契丹小字墓志研究》《契丹小字宫殿解》等多篇论文。1997年出版《古篆释源》为理顺汉字字源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王一舸

  

  王一舸,作家,文艺评论人,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