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钮文本
师道尊严
来源:读者时代 | 作者:西凌若水 | 发布时间: 2022-09-25 | 62211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一次私人聚会上,有位老师问起怎样理解“师道尊严”的内涵,怎样才能维护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若水老师想都没想,随口就扔出一句话:“有道才有尊严”。现场无人肯定,亦无人否定,这句话几乎都要被忽略过去了。而我却陷入沉思之中:若水为何如此言说?其疑云何在?

  

  我想,若水的意思应该不仅仅停留在对提问的那位老师的批评上,虽然她时至今日依然在考虑如何维护自己的“地位”,依然抱着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没有在意识层面上和学生做到真正的平等。我们不否认在学识、经验、视野等方面教师确实要站立于一个比学生更高的台阶,否则“教师”这一职业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但是在人格上呢?我们是否已经早就习惯了俯视,因此在突然被要求“平视”的时候不由得陷入混乱,甚而常常自以为在“仰视”?

  

  怎样的人才是值得尊重的人呢?怎样的教师才是值得尊重的教师呢?

  

  若水老师的话很浅显,也许却蕴含了很多可能极容易为我们所忽略的道理。

  

  教师要有准确的自身定位。首先,从社会的视角来看,教师只是一个职业。它的身上不应该承戴太多莫须有的虚名,一切不切实际的荣誉很多时候只是额外的负担,它只能导致教师对自身的定位失去准确的判断,以及外界对教师过高的脱离教师自身实际能力水平的要求。而作为教师,最重要的问题是要先明确自己的职业意识,不要给自己太多虚幻的理想,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不切实际的欲望。教师只是一种职业,它跟工人、农民、工程师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次,在整个社会职业构成体系中,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教师的位置大约只能是中等。从社会福利等角度而言,教师是一个成熟稳定的职业:成熟,注定其从业者不可能达到物质层面的“富裕”;稳定,保障它不可能使从业者面临基本的生存困境。正所谓“陈力就列,不能则止”,作为一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每一位从业者在进入岗位之前都需要对这个行业有足够的准确的认识和判断,并且产生与此相对应的期待和要求。

  

  教师要有深厚的学养。在目前的培养体制和评价体制下,每一个教师在进入岗位之前肯定都已经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因为这是最基本的准入资格。而要想获得学生在知识层面上的额外尊重,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具备深厚的学养。所谓深,是指对本学科所涵盖的专业知识的独到理解和深刻领会;所谓厚,是指对本学科所关涉的外围知识的厚实积淀。

  

  教师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教师不是保姆,无权利也无义务承担起学生的一切生活起居;教师不是导师,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全权带领学生奔突。学生是自身心灵的追索者,是自我成长的执行人,他们可以自己在跌跌撞撞中前行。教师所要充当的角色,不过是在学生迷惘时,来一个“仙人指路”;不过是在学生气馁时,来一个“一鼓作气”,不过是在学生跌倒时,来一个“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灯塔,教师是学生精神的向导,教师是学生前行的助力。教师要平和地看待自己的角色,有求必应,无求则止,做学生走向成功和成熟的渡客。

  

  教师要有所作为。教师不是决策者,不能掌握宏观的政策走向;教师不是管理者,不能决定微观的审议评价。但教师是本学科、本课堂的灵魂所在,是本学科、本课堂气氛、环境和整个精神倾向的舵手。教师有义务,也有能力和责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小环境。如果大环境清明澄澈,则教师要努力把这个小环境引入主流;如果大环境污秽肮脏,则教师要努力保持这个小环境的独立性和纯洁性。

  

  教师是一种与其他职业并没有太大差异的职业,教师是一种与其他职业有所区分的职业。教师作为“职业”,要求我们立足现实的大地;教师作为“教师”,要求我们仰望理想的天空。身为教师,我们脚踏实地,勤勤恳恳;身为教师,我们永不满足,再攀高峰。只有这样,才能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