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的自己曾经静下心来,慢慢地啃完了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读罢之时一个劲儿地惊叹,欣喜读到了这么好的一部作品,庆幸自己完完本本,从头至尾把它拿了下来,很开心,在读这本书的日子里,我甚是舒服--那种感觉至今仍记忆犹新,阅读的喜悦,精神的火光的闪现,心里的无限遐想,很美很美,难以言表,难以书写--除非,你也读过,用心用时间用真正的眼睛去读过.

  

    大二的自己,现在的自己,又一次沉下心来,离开了喧嚣的浮华,又一次把自己的心给了村上春树,在大二的这个秋天,我读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很棒的阅读过程,是一次旅途,是一次一个人的旅途,徘徊于阴界与阳界的一次起奇异旅途,经历了生生死死,看过了分分合合,还有一切的一切,所有的全部,作者投入了全部,我放进了所有.

  

    我变得安静了,这里特指我的心,而见证它与它的是村上春树的文字与故事,我喜欢日本,我欣赏日本文人的书写性格--尤推村上春树:诗一般,乐曲一样美丽的画面,充满哲理包含深情的影象.读他的书,面对的不是一张张毫无生机的白纸上的墨印,而是一幅泼墨的山水画,宁静而淡泊,悠长而致远,又好似巴比伦空中花园的一方小土,上面奇花异草,芳香扑鼻.看得很平静,出乎意料得平静,大一的时候还有做过摘抄,可大二这次没了摘抄--因为不愿自己被打断自己的心境,虽然没有一气呵成,用很短的时间集中地读完,但每次拿起来看到不看了的这段时间里是不得被打扰的:电话不接,音乐不听,短信不回,摘抄不做,我要把自己放在一个除我与书之外全无所有的场所,我要与这书,要和这文字互相深入对方的最深之处,体会彼此的心跳与温度,互吐衷肠.村上春树所写的就表象而言离我的现实生活很远很远,可我感觉不到陌生与害怕,我--不自觉地全然熟悉地很呢,仿佛一切都有,都曾在身边上演过,如何能这么说呢?也许<<海>>中有些不能这么全然感知吧,可<<挪>>中所写所述,于我而言--除了熟悉还是熟悉,莫名的相识感让我又平添几份安静,方才把它感悟了很多很多,然又是因为感悟太多,它太过敏感,太过乱,太过杂,我惭愧我的词穷,我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想法完完全全真真切切地拿出来,也更担心这样的文字是否会弄难看了村上的文字呢......即使这样,我还是得写一点吧,得写--写与不写是一回事,写得好与不好又是另一回事.村上的书有两个字我每每看到便会有难言的感触,一个是无以复加,另一个是场所.记得颇深的那个是用在<<海>>中的"爱的无以复加",我在这里停了许久许久,眼睛看了一遍又一遍,心里默诵了一次又一次,又轻声把它读了一回又一回,太奇妙了,我不懂日文,我无法知道日文中这一个组合会有怎样的韵味,但汉语的它已经将我的心虏获.

  

    村上春树的书写是精致与静寂的,让我不自觉想到身穿浴衣,脚登木屐,漫步在月光轻抚下的京都夏祭的日本文士,很慢很静,即便是热闹的喧嚣人群中,我们仍然可感到他走过来时带过来的清凉.他的文字细腻的叫人吃惊,他可以把在我看来无法表达清晰的情境很容易,很透明地述说出来,如此详细,如此真切,而他以外的人--却只能感受,无法书写!他的很多话讲的颇有哲理,亦或不全是哲理,却是很对的,事实上是显而易见的,然又是我们不曾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我记下了很多很多,就是因为第一次读日本人的作品,第一次在被他们的叙事,抒情风格所熟悉,却同时被真实的打动。

  

  不知道为什么,村上的东西会让我觉得离我很近,仿佛我就是书中的人物--有过种种地对生活各个方面,对生死的各种复杂情绪与情感流露,只是与他们的表达,发泄方式不同而已.所以有些时候,十分认真地认定他的这句话或这段话写地很对,因为自己深有感触在其中.似乎自己置身其中,在同村上一同书写,一同经历.

  

    《海》最喜欢的是那首<<海边的卡夫卡>>的歌词,不相关的奇异文字的相互叠加,给予我的是无法想象与感知的未知之美,我沉迷于他所布的文字之网中,沉醉,迷恋,难以自持,一遍又一遍地抄写,诵读.<<海>>中还有这样的话会让我觉得这简直就是我所要的答案:"在某种意义是的,我是孤独的,尽管不是孤身一人,但就是孤独得很.若说为什么,无非是因为明白自己不能变得更为幸福,心里一清而楚;添埋失去的时光,为了继续生存."很多很多,我接住,放在心底,放起来,为了添埋失去的时光,然后带着他们继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