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这个字眼显得很陌生。在我还不足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魔而离开了我们,剩下母亲一个人孤单地拉扯我们。母亲的身影在我周围不停地晃动:上班、下班、洗衣、做饭、接我们上学放学、一个人换煤气、电灯坏了自己修……所有父母亲的角色都被母亲一个人承揽了下来。

  

  慢慢地,我们长大了。看着白发一点点地爬上母亲的额头,皱纹过早地带给她满面的风霜。为了我们,这么多年来她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没有时间也没有金钱走出家乡的小镇……她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兄妹三人一个个地送进了大学的校门。母亲笑了,笑得很欣慰。

  

  毕业后,哥哥姐姐都飞离了家乡的小镇,在沿海一带的发达城市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并且买了房安了家。于是回来看望母亲的次数渐渐减少了,有时候甚至节假日都很少回来。好在那时我还在读大学,每年寒暑假都会回来陪母亲。每次母亲看到我回来,就会笑成一朵花,并且有说不完的话。

  

  去年,我大学毕业,很快在一家中外合资公司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我的假期没有了,即使有也少得可怜,加上路上的时间,回去一次只能在家待半天甚至几个小时。于是,我回家的次数也逐渐少了,只是偶尔给母亲打个电话。每次打电话过去,母亲总会问:“孩子,什么时候回家啊?”我会说有时间一定回来或者等忙完了这阵就回家之类的话。听到这些,母亲便说:如果实在抽不了身,那就算了吧。

  

  对母亲的承诺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成了空头支票。我们除了每月按时给母亲寄去生活费之外,看望母亲的机会越来越少。

  

  一次,公司经理对我说今年春节要和几个重要的客户进行联谊,美国的代表也会参加,时间是一个星期,而我是必须参加的人选之一,所以提前给了我一周的假期。我想春节不能回家了,现在就趁这假期回去一趟吧。

  

  我没有告诉母亲,风尘仆仆地就突然出现在了母亲面前。那时候母亲正提着一篮青菜。“妈!”听到叫声,母亲的青菜篮跌落于地。她揉揉眼,然后一把就抓住了我的手,说不出话来。

  

  我挽着她来到屋里。母亲捧着我的脸,反复端详:“孩子,想死妈妈了……”

  

  “妈,别这样,我这不回来了吗……”我安慰母亲。

  

  晚饭过后,我和母亲坐在灯下说话,聊到很晚才睡。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想到母亲跌落的青菜,见到我时的喜极而泣,我披衣下床想去看看母亲睡了没有。刚走近就发现那里透出的灯光,母亲在灯下一笔一画地记着什么。

  

  母亲发现了我,慌忙把本子合起来放进抽屉。

  

  “妈,你在记什么呀?”

  

  “没,没什么,是些柴米油盐之类的。”母亲掩饰着。

  

  我好奇起来:“妈,柴米油盐之类的以前你一直记的。我记得那时你总会拿出来让我们看,或者念给我们听,告诉我们如何节约如何勤俭持家。可你现在为什么要藏着呢?你是不是有事瞒着我?妈,有什么事不能让女儿知道的呢?”

  

  听我这么一说,母亲默默地从抽屉里拿出了本子,说:“也好,反正迟早也要让你们知道的,你就看看吧。”

  

  接过母亲的账本,我翻了起来,只见里面详细地记录着:国庆节:儿子、小女儿回家了,待了一天……中秋节:两个女儿都回家了,也待了一天……12月28日,小女儿回来了……

  

  ……合计:大儿子×次,大女儿×次,小女儿×次,子女探望奖得主……

  

  原来,母亲是把我们回家探亲的次数,在家待的时间,几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甚至说过的话,都记得一清二楚!看着看着,我疑惑起来:“妈,这子女探望奖是怎么回事?”

  

  母亲的眼神变得暗淡了:“是这样的,妈妈寻思着也学着排行榜之类的,为你们设个奖,一年之内回来次数最多的可以得那个奖,并且我还准备给个红包奖励……”母亲叹了口气,自言自语起来,“我这也是没事给自己找个乐子。”

  

  听着母亲的话,看着母亲的账本,我的眼睛湿润了。母亲饱经沧桑的脸上写满了期待、盼望与无奈,那双手枯瘦了许多,手指间依然夹着笔,满头的银丝在灯下闪着光。突然之间我才发现母亲竟已如此苍老了。几十年来母亲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年老时能有儿女在身边,体味那一份儿女绕膝的融融亲情,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吗?

  

  而我们呢,长大后都像小鸟一样飞向了广阔的蓝天,却没有去想多回家看看年迈的亲人,忽略了一个空巢老人的心,以为定时给她寄钱就算是享福了。母亲就这样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日子,困顿、寂寞、孤独包围着她,而我们做子女的却浑然不知。她一定别无他法,才想到设这样一个奖,为了让我们常回家看看她……

  

  “妈……”我的泪水不可抑制地倾泻而出,“对不起,是我们不好,我们太不应该了……我们应该多回来看看您……”

  

  “孩子,我想你们呀,白天想,夜里想,无时无刻不在想啊……”母亲混浊的泪在眼眶中打着转。

  

  我连夜给哥哥姐姐去了电话,让他们明天一定赶回来,不管多忙,别再找借口,一定得回来看一下我们的好妈妈。

  

  第二天傍晚时分,我们兄妹三人终于一起聚集在母亲的小屋。哥哥和姐姐翻看着母亲的账本,看着看着就流下了愧疚的眼泪。后来哥哥先开口了:妹妹,母亲的这个账本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呀!想想这么多年来母亲的艰辛,而我们为她做过什么,我们连最起码的常回家看看都没有给她……既然妈妈有这个想法,我看我们就顺着她的这个思路,想方设法多回来看看她老人家,都来争这个“子女探望奖”,你们看呢?

  

  我和姐姐连连点头:好,我们都来争这个奖。

  

  后来,我们兄妹三人回家看望母亲的次数多了起来,每次回来,我们都会看母亲的账本,看看自己的次数排在第几位,要是少了,那就赶紧“补”。母亲的笑脸变得灿烂了。闲暇时,她依然会拿出账本,深情地记着、看着、盼着、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