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03年那场空前的房价狂飙剧频繁上演后,所有市民的心跳不断加速,“买房了吗”已经进化成日常问候语,许多人没能守住最后一道心理防线,最终把一辈子省下的血汗钱交到了开发商手里头。我就这样随着这股铺天盖地的巨浪被抛了上岸。课改把我的脑袋教空,房改又把我的钱包洗空。仔细分析,也不是一时头脑发热,人对名利物质的占有欲就像潜在的火山,在一定的条件下随时都会爆发。何况中国人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家产”观念,我的血管里流动着老祖宗的血液,思想没能超越前辈。梦想着有了房子,就成了房东,实现了我爷爷当年的愿望了。懵懵懂懂又满怀壮志在合同书上签了字,这才意识到从此我得挥泪告别奢侈时代,从此我得对着时装柜和护肤品干咽口水,我将沦为一个彻底地买菜时唾沫横飞讨价还价的大嫂!这买房的大军里,必定有些人和我一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后来者仍前仆后继,义无返顾。很多人对买房有着鲜明的观点,房子一定是自己的名字才有主人的感觉。在别人名下的房子里生病了,即使家人如何体贴照顾,病能好得快吗!

  

  我去过招招的住所,一排宽大的铝合金窗,站在窗前可以眺望无限远方,阳光从外面直泻下来,墙角的兰花婀娜妩媚,对面的墙上贴着主人的书法—一个大大的“禅”,室内流淌着轻缓的音乐,招招在窗边做仙风道骨状泡茶待客。“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小小居室有了一位灵动的主人而生辉。

  

  家的感觉要用心去营造,在这样的屋子里,疲惫的心灵将受到安抚,紧绷的神经将得到舒缓。那些或富丽堂皇或简陋清寒的装饰只是蜗牛的外壳,其舒适程度,取决于住在“壳”里的主人的价值取向。过于讲究的家看起来舒服,用起来不顺当,缺乏亲情关怀的家如同一做阴森冷暗的牢房。是的,有了一个容身的外壳,还要有一颗幸福的、善于经营的心。或许,每个买房的人,他们更需要的只是一个心灵的庇护所?想到这,遂原谅了自己当初的冲动。

  

  何处是家?心在流浪,灵魂停泊在哪,那就是梦中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