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离凤凰古城还有40多公里的时候,我选择了住下。目的是为了在第二个早晨,在一个阳光很金色,吊脚楼很金色,苗家也很金色的时候,去吮吸沱江的雾霭和甘洌。向晚,清风如洗,新月如钩,莽山沉寂的远方,便是最西的湘西。
我落脚的这个小村好象就叫“地图”(音译)。苗家、土家混居,汉人是真正的“少数民族”。这里家家门前晒满了玉米棒,那种纯粹的黄色,铺展着一个季节汗水流淌的经历,房东们夜间小心翼翼的在其上覆盖一层防雨露的薄膜,也就等于是在他们的鼾声前,做了件最放心的事。
村童成群地从山坳的潦水中走回,怀里抱着衣履。赤裸的身体上,看不见一丝白色,黑的干脆明快。偶尔也有烟叶的星火和呛味在他们稚嫩的唇边燃烧。过往的人们坐在路旁,孩子们行走在路的中央,眼神中透露了他们自己的价值。他们做着“赶尸”的游戏,鬼哭狼嚎地消失在阡陌间。家家户户都没有开灯的习惯,只有电视机在无声地散发冰冷的荧光。
我们住的旅馆叫“XX客栈”。我们都喜欢“客栈”这个称呼,有点野,有点荒凉,有点古代。我们如同生活在过去,大碗喝着土家米酒,咀嚼着烟熏火燎的腊肉。尽管之前我们的眼神中写满警惕的光亮,但在甜丝丝的酒液的浸泡下它们一点点地在退却。
一群京城来的大学生自助游队伍就在我的邻桌。我是在这帮学生无休止的“哟~喂”声中进入深夜,进入湘西小寨的诡异灵魂的。那一夜的梦是醒着做的,梦里尽是感叹和唏嘘。天亮前,又被土家阿妹“哭嫁”的声音惊醒。当然,我完全知道,那不过是那群学生在恣意的践踏民俗。就这样,我比预计的早了近一个小时上了路。
天是渐渐亮的。在感觉天真的亮了时候,也就听见了沱江的声息。放眼望去,沱江的来源很突然,委婉地夹带着山色从垭口平缓流经我们的脚下。起舞起雾的弯道深处,我们听见了苗家吊脚楼舒展筋骨的声音。我们看见那酷似北京前门的城楼在一一虹桥孔的脊背上轮廓分明地提示我们:凤凰城到了。
这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独自从长沙出来,过常德,经慈利,歇桑植、大庸,仰望天子山、伫足张家界,就没有见过这样的水色。沈从文先生说:凤凰是离开越久越让人怀念的地方。难怪老先生客居青岛时,看见青岛的碧海,便突然想起凤凰古城了。这是一种折磨人的想念。想念的结果,是一月之间造就了《边城》和他自己。后来,在“沈从文故居”,我们终于知道,那个叫“翠翠”的女子其实就是沱江水。
(二)
我知道,来凤凰寻找的东西,其实就是我们未曾经过的历史。被沱江封存完好的湘西,和我们相互打量的过程,在由西及东的过往里,该留下的都积淀了,该流淌的早已走远。岁月就是如此,新生的老去的都只是片段。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如同湘西那样,把所有的称呼只简洁为“阿哥”和“阿妹”。语言的丰富带来的虚伪在凤凰古城是不存在的。我喜欢这里,是因为它透明的接近天堂。
河里光腚的逐水少年,说的是人之初。捣衣浣洗的招式,说的是盼嫁待娶。走过“跳岩”,就走到了世外走出了山寨,说的是为人父母的热切希冀。在朝阳的吊楼上晒着阳光,说的是人生垂暮。凤凰古城把一切都形成仪式,庄严而清淡。平静的沱江故事,月汐般地轮回。我们仅仅是这样轮回里的一粒尘埃和杂色,可它让我们的呼吸成为了真正的功能!
在凤凰的听涛山麓,一块云鬓似的华彩石下,埋葬着凤凰最大的风景。“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是黄永玉的声音。他写给了沈从文。沈从文与鲁迅格格不入过,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文学地位与价值。鲁迅与沈从文的差异,也许就是百草园与凤凰城的差异。绍兴没有独特的非凡的撼人心魄的眼神, 但凤凰有!
我开始徜徉在除了石木没有它样的街头。在东门街,街道两旁是整齐的木板房,虽历经沧桑,有些褪色,但仍然洗刷得干干净净。银器店的手饰银光闪闪,蜡染店的服装独具特色,蜡染的清香弥漫在空气里,背着背篓的苗家女子嬉笑着走过,装着小吃的担子沿街晃悠,叫卖声在泛着幽幽青光的小巷中渐渐远去。
古城凤凰的街头巷尾撒满了美丽的传说。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大师想必也受到过如此的熏陶,才助长了天真烂漫的天性。在大师们逃学的旧路上,我们却无法回避湘西的浩荡风尚。我们还记起一个叫卓雅的女子,牺牲了的青春光阴里,用毕生瞻仰的目光,摄影了《边城》作者经过的每一处。有人说我的文字阴柔,但我还是愿意看真女子的文字,比如卓雅:“那关于湘西、关于沅水、关于边城、关于水手纤夫、关于翠翠夭夭……的美丽清新而又沉忧隐痛的文字和意境,深深地震撼着我,感动着我。闭上眼睛,脑海里就浮现出与文字相呼应的一幅幅图画。”
似乎也渴望一场雨的降临,让路面和心灵一起晶晶亮亮。让酣畅的雨液胶着起我们与这里的籍贯,我不愿意离开,真的是等一场雨,自然的、心灵的。
此刻,阳光金色了,吊脚楼金色了,苗家也金色了。在大量的游客涌入之前,在早8点之前,我觉得是游览凤凰城的最好时段。当然还有夜晚。我不知道今天的凤凰夜晚会发生什么,但我知道,在那些林林总总的银饰的光亮里,我们还会听或者看见湘西和沱江的更多的故事。